河南视窗

公益
河南视窗 首页 公益 查看内容

开封【善读书院】领头雁计划|王强: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

2025-10-28 07:47| 发布者: 小编

 


本文全部转载于“乡兴志联”

王强老师带来的出去是为了更好的回来,(四川农业大学2023届毕业生、领头雁计划第四期学员)的故事,是“理论+ 实践”结合的典型样本。他以家乡攀枝花芒果为起点,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“助农+ 创业”路径,关键节点如下:

课程知识点提炼

大二筑基

1. 跨城调研:跑遍一线至五线城市,摸清芒果零售/ 批发/ 产地价;2. 渠道搭建:对接10 + 校园周边水果店供货;3. 资源激活:发起“大学生助农宣传活动”。

活动获央视新闻报道,扩大芒果知名度;2.掌握农产品市场定价底层逻辑。

实地调研是创业基础,避免“空想决策”

大三突破

1.模式复制:将助农活动推广至四川农业大学、绵阳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;

2. 新渠道尝试:首次开展直播带货,7场直播售出5万+斤芒果,直接对接农户;收购价高于市价0.5 元/ 斤,农户增收 40%。

资源整合+ 渠道创新,实现助农增收

毕业体系化

1. 平台搭建:成立“攀枝花市仁和区大学生乡村振兴联盟”(73 名在外学子);2. 企业合作:与伊利集团达成品牌联动。

1. 事迹获中国青年报、学习强国报道(浏览量破亿);2. 形成 “高校+ 农户+ 企业”三方共赢模式。

长期主义思维,构建可持续助农体系

核心方法论:5 条实战心得,破解 “乡村创业难”

王强3年踩坑总结的5条经验,本次课程的“核心知识点”,尤其针对大学生、新农人常见的认知误区与行动卡点:

1. 认知破局:乡村不是“退路”,是“政策 + 需求”双驱动的风口

政策红利:乡村振兴连续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,从资金扶持到人才补贴,政策体系持续完善,是“时代级机遇”;

人才缺口:以攀枝花为例,农村青壮年、大学生大量外流,懂电商运营、品牌营销、数字技术的人才“一才难求”,你的专业能力正是乡村急需的“稀缺资源”;

需求痛点:农户“有好货难卖好价”(如攀枝花芒果口感佳但定价被动),缺的是“懂市场、能链接资源”的中间人 —— 这正是我们的切入机会。

2. 目标锚定:既要“大愿景”,更要“守底线”

王强的愿景是“让全国人都知道攀枝花芒果”,但始终坚守“不压农户价”的底线:哪怕利润少一点,也要让农户多赚0.5元/ 斤;

启示:乡村振兴不是“赚快钱的生意”,而是“长期主义的事业”——只有让农户真正受益,项目才能获得信任、持续运转。

3. 心态建设:“熬得住”是创业的“隐形门槛”

实战痛点:学短视频时,网上课程“理论脱节实操”,团队推倒重来3 次才找到风格;谈高校合作时,被老师拒绝10 + 次,坚持沟通1 个月才促成;

应对策略:把“困难”当“试金石”—— 农户深夜敬酒说 “谢谢”的瞬间,比任何荣誉都更能支撑前行;

启示:创业没有“一帆风顺”,抗住压力、及时调整,才能等到 “柳暗花明”。

4. 能力升级:“整合资源”比“单打独斗”更高效

关键动作:王强成立的大学生乡村振兴联盟,从800人参与到 2500人加入,靠的是“链接高校资源做宣传、联合农户保货源、对接企业拓渠道”;

启示:乡村振兴需要“众人拾柴”—— 你的同学、家乡的农户、本地的企业,都是可整合的资源,学会“借势”才能事半功倍。

5. 行动逻辑:“先做再说”,别等“完美准备”

核心认知:没调研前,王强听人说“大城市芒果能卖高价”,实地跑后才发现“一线城市更认品牌,五线城市更看性价比”,与网传信息完全不符;

启示:像温铁军老师那样“用脚做调研”—— 哪怕先帮农户卖 1 箱芒果、去村里聊 1 次天,也比“只说不做”更有收获,行动是验证想法的唯一标准。

总结与行动号召:你的“乡村振兴路”,可以从现在开始

本次课程的核心,不是“复制王强的成功”,而是“学习他的思维与方法”:

认知上:放下“乡村落后”的偏见,看到“政策 + 需求”带来的机遇;

行动上:从“小切口”起步 —— 了解家乡的农特产品、参与一次助农志愿活动、加入“领头雁计划”这类实践平台;

价值上:始终把“农户受益” 放在首位,这是乡村振兴的 “初心”,也是“长久之道”。

如果你也来自农村,不妨“回头看看”—— 家乡的土地、农户的期待,正等着“有知识、有热情”的你回来;如果你想为乡村做事,别犹豫“先做再说”—— 每一步微小的行动,都在为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添砖加瓦。

愿所有心怀乡村的追光者,都能“所学有所用,所为有所成”,在乡村振兴的路上,走得稳、走得远!

 

 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返回顶部